月不居,時節如流。2019年,水土保持工作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大力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取得積極成效。讓我們通過十個關鍵詞來回顧屬于我們的2019。
一、制度體系
制定出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辦法、水土保持問題分類及責任單位責任追究標準、水土保持工程監督檢查辦法等13項制度標準,就生產建設項目監管、治理工程督查、監測等具體“管什么、誰來管、怎么管、管不好怎么辦”作出明確規定,水土保持強監管主要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二、遙感監管
首次組織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覆蓋全國647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現疑似違法違規項目11.8萬個。經地方各級現場逐一核查,認定未批先建、未批先棄等違法違規項目5.5萬個,完成查處5.2萬個,查處數量是2018年的3.9倍。印發關于推進水土保持監管信息化應用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動信息技術手段在水土保持監管中的應用,監管效能和水平明顯提升。
三、執法行動
開展長江經濟帶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查處違法違規項目2.1萬個,1.3萬個項目完成整改。水利部首次掛牌督辦23件,一批嚴重違法案件得到查處,強監管嚴執法態勢正在形成。
四、放管服
制定出臺《水利部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優化審批,提高效能,推動地方各級水土保持部門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轉到監管上來,看住人為水土流失。
五、暗訪督查
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29個省份94個縣142個重點工程和黃土高原7省區56個縣450座淤地壩進行暗訪督查,印發“一省一單”并建立問題臺賬,督促限期整改。對20個省份開展依法履職情況督查,強監管成為各級水土保持部門的主旋律。
六、規劃評估
首次對省級政府落實《全國水土保持規劃》情況進行年度評估,評估結果向國務院作出報告,并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水土保持指標的依據。推動24個省份出臺省級政府對市縣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辦法,11個省份開展考核工作。地方政府水土保持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
七、成果發布
2019年組織完成了2018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復核、匯總、審查工作,首次發布了全覆蓋動態監測成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水土保持公報》。10余家主流媒體進行了集中報道,廣泛宣傳了近年來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輿論反響。
八、補治理短板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重點圍繞長江經濟帶坡耕地、黃土高原、東北黑土區等“治理短板在哪里、怎么加快補短板”,全面開展調研評估,摸清現狀、了解需求、查找差距,明確思路和舉措。持續加大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19年安排中央水土保持項目建設資金67.8億元,較2018年增加9.7%。
九、以獎代補
會同財政部在10個省18個縣開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社會力量和群眾參與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中央一塊錢調動社會投入一塊以上,工程建設成本降低20%,治理任務增加21%。
十、助力脫貧攻堅
以務實舉措完成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問題整改。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水土保持支持力度,2019年中央水土保持投資91%安排到有脫貧攻堅任務的22個省份,較2018年提高3個百分點,省級分解落實到貧困縣的投資較2018年增長25%。超額完成城口縣年度定點幫扶八大工程目標任務,著力在內引外聯上下功夫并取得明顯成效。